我市树牢“市场主体为王、企业家为王、创业者为王”的理念,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,打通服务民营企业“最后一公里”——
“数”说民营经济强劲脉动
■ 朱敏 孙亮
面积不大、能量很大!虽然辖区面积在全省排名靠后,但我市的民营经济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成绩单”:2024年,7家民营企业年营收过五十亿元,8家企业上榜安徽省民营企业100强;2025年,1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、2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……我市民营经济的活力与韧性清晰可见。
近年来,我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坚持在探索中前进,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改革创新之路。我市成立全省唯一民营经济促进局、加挂“市营商环境局”牌子,首家编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、首家运行民营经济指标监测体系、首家研发涉企服务综合平台、率先出台《铜陵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,仅2024年一年,我市就有7项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。
今年上半年,我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6.4%,居全省首位;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.6%,居全省第3,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2%和42.2%,居全省第4和第3;限额以上民营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8.2%和14.1%,居全省第1和第2;民营经济税收同比增长7%,居全省第5。
与国有企业相比,民营企业的成长更需要政府的精准陪伴与托举。2025年,我市开展“民营经济提升年”专项行动,制定出台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建立民营经济人士培育赋能工作机制,在开发园区全覆盖设立“民企之家服务站”,打通服务民营企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全市民营经济贡献了55%的地区生产总值、60%以上的税收、80%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、90%左右的企业数量、90%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。
“亲清有约、‘铜’心助企”是我市打造的服务品牌,“铜商会客厅”“民营企业恳谈会”就是擦亮这张品牌的载体。通过这些“面对面”的政企沟通平台,我市与民营企业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,今年以来,已收办企业诉求1358件,办结1332件,办结率98%。
从解决“一个问题”到破解“一类问题”,我市不断推动服务机制升级。针对融资难,创新推出民营企业融资“白名单”,帮助企业融资超8000万元;针对招工难,开展“民营企业服务月”,收集缺工岗位7408个,达成就业意向3200余人。
下一步,我市将树牢“市场主体为王、企业家为王、创业者为王”的理念,发扬“安专迷”的精神,坚持以创新思维破解体制机制壁垒、以精准服务化解企业“急难愁盼”、以系统赋能激活内生动力,不断促进全市民营经济持续、健康、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