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时政要闻
奋楫争先,拓宽合作共赢“朋友圈”
日期:2025-11-04 来源:铜陵市新闻网 浏览次数:

近年来,我市紧扣“一体化”与“高质量”两大关键词,积极拓展区域协同新维度,勇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“桥头堡”——

奋楫争先,拓宽合作共赢“朋友圈”

■ 记者 朱敏

东方风来,千帆竞发;江淮潮涌,奋楫争先。近年来,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的殷切嘱托,紧扣“一体化”与“高质量”两大关键词,积极拓展区域协同新维度,勇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“桥头堡”,不断拓宽合作共赢的“朋友圈”。

不等风来,主动迎风。日前,在铜陵经开区东部园区的正帆电子材料公司数控中心,技术人员正紧盯控制面板上跃动的数据流。这里生产的电子级特种气体,已成为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正帆科技落户铜陵,正是我市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分工的生动缩影。

谈及选择铜陵的原因,该公司负责人吴伟表示:“我们看中的是这里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与区位优势。”从项目签约到落地,他深切感受到“亲清有约、铜心助企”的服务温度,铜陵经开区服务专班推行“并联审批”“容缺受理”,为企业抢出了宝贵的建设时间。

展望前路,吴伟信心满怀,企业将以铜陵为基地,加快二期项目投产,携手推动产业链向更高端、更绿色的方向升级,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“铜陵能量”。

扬长,补短,追赶!我市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,下好发展“先手棋”。随着《铜陵市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》的印发,一幅清晰的行动路线图徐徐展开:推动科创资源共享,构建高能级平台体系,推进关键技术攻关;促进产业协同,深化园区共建,引进沪苏浙重大项目;加强金融合作,锻造高质量发展“强引擎”。

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路,不仅是“你追我赶”的竞速,更是“美美与共”的抱团发展。我市坚持对标沪苏浙,将先进经验“请进来”,形成了“‘亩均论英雄’改革”“安徽省首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条例”等一批学习成果;通过“双百四进”,累计选派103名干部赴沪苏浙跟班学习,在交流中拓宽视野,在融合中激发动能。

回答“创新之问”,关键在协同,核心在攻关。我市围绕先进结构材料、集成电路等核心领域,组织开展科技重大专项(揭榜挂帅类)申报,推动本地企业与上海大学、江南大学等长三角高校组建联合体,共同揭榜攻关。鼓励企业“走出去”,在沪苏浙设立“研发飞地”,探索“研发在外,生产在铜”的协同模式。目前,洁雅生物、富乐德等企业已在上海等地设立研发中心,为产品技术升级装上了“智慧外脑”。

产业协同蹄疾步稳,另一幅画卷也在铜陵大地悄然铺展。金秋时节,作为蓝城控股集团在长三角的重要落子,悠然江南项目现场生机盎然。生活美学馆与全景示范区比邻而立,延续宋式合院之雅韵,在虚实相生的光影间,勾勒出“礼序与自然相融”的诗意栖居。

这座总投资约48亿元、占地约2000亩的全龄段智慧康养社区,依托蓝城成熟的康养体系与小镇运营经验,以“九大社区体系”为骨架,将医养、颐乐、运动等配套有机编织,旨在打造长三角康养版图上的一颗明珠。“我们将以康养生活为起点,持续完善医疗康复中心、汤泉度假酒店等延伸业态。”蓝城悠然江南项目负责人陈力洋在现场介绍。

康养产业的蓬勃生机,仅是民生共享的一隅。我市还引入江苏安康通、南京爱普雷德等长三角专业企业,承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项目;积极打造长三角康养旅游目的地,成功举办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,义安区夕阳红健康养老基地、永泉旅游度假区、犁桥水镇等纷纷入选长三角康养及旅游名录。同时,持续推进教育联合发展,与东南大学、南京审计大学等10余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;联合周边地市,共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,参与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。

从“传统好邻居”到“发展合伙人”,再到休戚与共的“亲密一家人”,铜陵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,既是坚定的参与者、真切的受益者,更是积极的贡献者。《关于推进铜陵长三角省际合作园区发展的对策研究》获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优秀成果二等奖;两项案例入选长三角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;全市17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今年以来总产值达14.8亿元,同比增长11.3%……区域协作的枝头,已是硕果累累。

登高则可望远,望远而致思深。如何破题,再探新路?市发展改革委区域合作交流办主任郑世轩表示,他们将继续紧扣“一体化”与“高质量”,坚持理念对接、制度创新,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;加强产业科创协同,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铜转化;深化跨区域合作,发挥交通区位优势,实施“水陆空”立体交通升级,打造链接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长江中游多式联运枢纽,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区域影响力。

江海奔涌,扬帆远航。铜陵将与长三角区域兄弟城市一起,站在新的起点上,奋力交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异“答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