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记者 朱敏
11月5日,铜陵经开区方正塑业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智能化生产线正以稳定的节奏运转,机械臂带着轻微的嗡鸣精准起落,抓取、加工、传送一气呵成。与记忆中传统塑料制品车间截然不同,这里窗明几净,空气清新。流水线上,乳白色的原料经过精准成型、激光检测、无菌包装等一系列工序,最终化作薄如蝉翼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膜袋,即将发往航空、高铁等合作方仓库,成为市场青睐的环保产品。
这场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绿色的转型,正是企业对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的生动践行,更是以科技突破践行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缩影。作为深耕航空、高铁一次性用品领域近二十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方正塑业始终将新材料与新工艺的研发作为立身之本。
“过去我们生产传统塑料,如今全力进军环保新材料。”该公司总经理陈可夏手捧新品,语气中透着自信,“这款产品的降解速度大幅提升,赋予了我们在市场上的硬核竞争力。”
面对“十五五”新征程,方正塑业已绘制清晰蓝图。“我们要抓住‘十五五’机遇,加大科技创新投入,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。”陈可夏说道。
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碰撞,在千米之下的矿山更显炽热。初冬暖阳为冬瓜山铜矿的井塔镀上金边,斑斓山色环抱中,蓝白相间的厂房与自然景致和谐相融,很难想象这里藏着一座年产铜料近3万吨的现代化矿山。
走进矿山的“智慧大脑”——地表无人矿卡铲运协同作业远程控制室,操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操纵遥感器,电子屏幕上清晰显示井下负800米中段41线采场无人驾驶矿卡铲运协同作业实时画面。无人矿卡在幽深巷道中精准穿梭,到达指定点位后自动装卸,往昔的机器轰鸣与粉尘弥漫,早已被科技带来的静谧与高效取代。
“5G信号已覆盖所有作业面,信息瞬息可达,真正实现了互联互通。”机械高级技术主管陈慧泉指着清晰流畅的实时画面说,这不仅是技术的跨越,更是生产方式的革命。
“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,就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,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。”冬瓜山铜矿党委书记毛荐新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矿山克服重重困难,精心组织生产,在安全环保、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深入贯彻全会精神,紧扣资源保障强化、技术创新驱动、绿色转型深化的主线,加快推进深部开采建设,加大科技攻关力度,建设智能化矿山,围绕‘建设绿色矿山、打造百年企业’目标,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。”
发展新质生产力,是关乎发展与改革的深刻命题,需要政企协同画出最大同心圆。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皇甫越表示,铜陵正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,锚定“十五五”规划要求布局产业升级,加快打造世界级铜产业集群,重点培育新材料等六大特色产业,前瞻布局未来材料、未来能源、未来健康、未来信息四大未来产业,进一步优化提升传统产业,提质升级新兴产业,培育壮大未来产业,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,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,构筑“1641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打造新型工业化“铜陵样板”。
放眼铜陵,车间的绿色转型与矿道的智能革命交相辉映,科技自立自强所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正次第绽放。动能之变、结构之变、质量之变在此汇聚,一幅以“绿”为底、以“智”为笔的高质量发展图景,正在长江之畔徐徐铺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