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记者 李莉
“推窗见稻田,枕星听蛙鸣!”义安区天门镇的乡野间,行路人小院的“90后”文艺青年们,正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冲泡花茶,清香溢出小院;二十几公里外的农林村,“车站里里”的创客们正围坐一圈琢磨乡村文旅新玩法。这两个藏在铜陵乡间的“宝藏打卡地”,不光是游客流连的好去处,更是这座城市以文旅为桥,招贤纳士、深耕招商的缩影。
两座小院,两种精彩,却同样藏着铜陵对创业者的诚意与期许。阮鹏飞、胡青青这对90后夫妇,毅然告别北京的繁华,返乡扎进铜陵的乡野,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网红院落。
如今的“车站里里”早已不是传统乡村小店的模样。走进院落,一米多高的木栅栏圈出一方雅致天地:两层小楼留住古朴肌理,两处玲珑凉亭、几处遮阳棚相映成趣,石桌竹椅错落排布,绿植藤蔓缠绕其间。空气中,咖啡香混着土菜鲜;空间里,文创展示透着巧思,手工DIY藏着乐趣,创业交流撞出火花,成了游人休憩品茗、感受农家风味的绝佳去处。
每逢周末,单日营收轻松破2万元,人气旺到座无虚席。“选择扎根铜陵,既因为这里的好山好水、文旅资源富集,更看中当地实打实的创业扶持政策。”胡青青道出了许多创业者的心声。“欢迎各界朋友来合作,抱团才能把铜陵文旅做得更火!”这份敞开大门的热忱,正是铜陵招商引才氛围最真实的写照——这里不仅有诗和远方,更有干事创业的沃土与温度。
若说“车站里里”是铜陵盘活闲置农房、实现招商引才的“双赢典范”,那行路人小院的落地,便是一场“政策诚意”与“青春梦想”的双向奔赴。
5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,怀着对乡村的热忱,租下1000平方米闲置农房,打造“艺术+直播”的创业空间。“我们不是来写生的过客,而是乡村价值的挖掘者,希望通过网络把乡村的烟火气、老手艺的匠心送到更多人眼前。”行路人小院发起人付尧语气坚定。团队入驻8个月,已注册3组短视频账号、发布150多条作品——农耕烟火、老手艺拍得鲜活吸睛,小院改造也在稳步推进。
这份与铜陵的结缘,藏着温暖机缘:团队考察时,铜陵画家沈帮彪主动推荐,“去江南吧,那里的乡村正需要你们这样的创意。”而“人才房票”等政策红利,更像春雨般让创业种子生根发芽。“我是吉林大学的毕业生,在铜陵买房拿到十多万元住房补贴。”行路人小院“95后”姑娘陈琼说,当初就是被这里的青山绿水和温润人文打动才留下来,如今也盼着能拥有一片自由创作的天地,把青春才华播撒在这片热土上。
两个小院的出圈,绝非偶然,而是铜陵“点上突破、面上支撑”招商引才战略的必然结果。这座城市深知,文旅项目的生命力在于人才,招商的核心在于“留才”,为此构建起“政策护航+机制保障+资源赋能”的完整体系,让人才引得进、留得住、能发展。
政策层面,我市发布“人才强市10条”和“乐创铜都”行动计划,明确在铜创业最高可申请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、30万元人才房票及生活补贴、租房补贴等,来铜求职人员可享受人才驿站7天免费住宿。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小微企业且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,可获得一次性不低于5000元的创业补贴。《铜陵市民宿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(2025-2027年)》,将民宿发展纳入乡村振兴考核,一场场“闲置民房”变“休闲民宿”的美丽乡村“变形记”接连上演,越来越多的“民宿主理人”加入到经济业态中。2024年,我市的创业贷款发放额达3.5亿元;去年10月,线上创业贷款直发一次性为小微企业发放3500万元;各级创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搭建成长摇篮,房租减免、专业指导、资源对接等优惠政策应有尽有。
在机制保障上,我市的“链长制”发挥了关键作用。16个产业链成员单位分成4个招引工作小组,由链长顶格推动,通过“周提示、月通报”的高频调度,确保招商引才政策落地见效。针对文旅项目,建立“一项目一专班”制度,从选址、手续办理到运营推广,提供全生命周期“店小二”服务。正如创业者所言:“我们只需要专注做好产品,剩下的事情,政府都帮我们想到了前面。”
铜陵独特的资源禀赋,更为文旅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。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铜陵白姜种植系统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凤丹成为文创产品的核心素材;10个国家4A级景区、131公里长江岸线,构成了全域旅游的天然骨架;京福与宁安高铁交会、万吨级港口通航,为客流物流提供高效支撑。政府还通过农文旅运营招商梧桐会、南京文旅宣传推介会等活动,为创业者搭建资源对接平台,让文旅特色产品快速走向长三角市场。
如今,我市乡村里的闲置农房、老建筑纷纷被激活,有的变成非遗工坊,有的改造成研学基地,有的升级为精品露营地。2024年,全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次突破577万,营业收入达13.6亿元;2025年以来,仅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链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个,协议投资合计12亿元。
更令人欣喜的是,年轻人才的聚集正为铜陵文旅注入新鲜活力。行路人小院的短视频团队,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述青春故事;“车站里里”的创业团队,策划了“乡村研学+文化体验”线路,吸引长三角多地游客组团前来。
这些年轻创业者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项目,更是全新的运营理念和市场视野,让铜陵文旅摆脱了传统观光的局限,成为兼具潮流感与文化味的“微度假”首选地。
“以前觉得乡村创业难,来了铜陵才发现,这里有政策托底、有资源支撑、有服务温度。”这是所有扎根铜陵的创业者的共同心声。行路人小院的菜园里,蔬菜绿意盎然,透着丰收的希望;“车站里里”的文创货架上,精致手工小物备受青睐。这两方小小的天地,正见证着铜陵文旅招商引才的生动实践——以文旅为媒,让闲置资源变成创业热土;以服务为桥,让各路英才找到发展舞台;以合作共赢为纽带,让农文旅产业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