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时政要闻
“有求必应”变“未求先应”
日期:2025-11-28 来源:铜陵市工商业联合会(总商会) 浏览次数:

我市创新推行“企业诉求对账单”模式——

“有求必应”变“未求先应”

■ 朱敏 裴怡敏

在我市,一张“企业诉求对账单”正悄然改写营商服务的叙事逻辑。企业不再“四处找门”,而是体验着“账目清晰、限时响应、推送上户”的全新服务模式。这个由市民营经济促进局牵头的改革,自今年1月份启动以来,已高效办理企业诉求1415件,办理时效提升50%以上,企业满意度持续攀升。

一个案例背后的机制创新

近日,学巢餐饮公司因场地出租方长期拖欠电费突遭断电,学生餐供应面临中断风险。情急之下,企业发出求助。市民营经济促进局获悉后,立即启动联动机制。

经核查,该问题属于历史遗留的转供电纠纷,责任交织、情况复杂。面对僵局,协调团队创新提出“费用分摊、精准核算”的破解方案。铜陵供电公司紧急调配发电车驻场保障3天临时供电,并精确测算企业实际用电份额;郊区政府主动提供应急周转资金。在多部门协同下,电路恢复畅通,学生餐供应一次未停。

“我们原本担心要拖上十天半个月,没想到三天就解决了。”学巢餐饮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,“这种响应速度和解决力度,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铜陵营商环境的温度。”

闭环管理:给诉求装上“倒计时”

过去,企业诉求常因标准不一、流程不清而“卡壳”。如今,随着《企业诉求办理指引》的实施,我市为企业诉求构建起从“受理-交办-办理-销号”的全链条闭环。同时确定了办理时限,如同为每项诉求装上“倒计时”,简单问题7日内办结,复杂问题全程不超过25天,确保件件有回音、事事不拖延。

“企业诉求对账单”制度是改革的核心引擎。每月,所有受理的诉求被梳理成一张清晰的“对账单”,责任单位、办理时限、当前进展一目了然。通过“按月对账、动态跟踪、限期销号”,超期办理率下降82%,真正实现“账清事结”。

一线攻坚:从“等问题”到“找问题”

改革不止于机制创新,更在于作风转变。我市推动服务力量下沉,各级干部主动“进园区、去一线”,开展“企业问题现场办公”。截至目前,27场现场办公会累计化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5项,实现“问题在一线发现、矛盾在一线化解”。

针对专业性强的复杂诉求,我市还组建起市级专家库,首批53名来自法律、金融、环保等14个领域的专家为企业“把脉开方”。目前,专家们已参与研判5件疑难杂症,提出9条专业建议,成为行政决策的“智慧外脑”。

同时,一场大规模的“访企问需”行动同步展开。部门干部主动走进737家企业,变“等诉求”为“找诉求”,累计解决实际问题380项。

通过系统实施“企业诉求对账单”改革,我市正实现从“有求必应”到“未求先应”、从“程序终结”到“事心双解”的深刻转变,为营商环境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。